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到2005年,基本形成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框架;到2010年,市区及周边城市形成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雏形,力争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到2020年,力争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紧紧抓住世界性产业结构大调整、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逐步显现的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扩大对外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抓住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机遇,进一步拉动消费、投资的较快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紧紧抓住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体制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和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共金华市委提出的“立足打基础、增后劲,着眼谋大事、算大帐,追求高效率、高速度”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路子;要始终突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调动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要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目标,按照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抓机遇、抓培育,大投入、大手笔,突出重点、突出举措,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华市2010年产业发展目标纲要: 以培育高科技、低能耗、节水型、污染少的加工工业为发展目标,把机电、新型材料、建筑业、医药、精细化工培育成支柱产业,重振轻纺、食品工业,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和投入。
金华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金华的城市性质是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信息港城市、山水生态城市。金华市区是金华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成为浙江中西部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商贸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金华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市区人口达到100万以上,城市绿地率达到40%以上;对外交通以市区为中心,形成浙江中西部铁路枢纽,建成五条高速公路,三条城市间快速干道,二条城市间组成环状的连接线,一条绕成公路,并规划建设4D级民用机场及城市间;城市道路网主框架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由三纵三横三环组成。城市总体布局将形成“一个核心六大功能区”,围绕“一滩一洲”布置城市主中心,在城市东、南、西、北发展轴线上各布置一个城市副中心。
主要方面的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以上。 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的跃升。 积极培育奶牛乳品、花卉苗木、蔬菜水果、药材食用菌、金华猪、茶叶等优势产业,提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比重。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争创农产品品牌。稳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积极探索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新路子,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婺南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发挥其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开辟农产品加工园区,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扶持一批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六大产业群规模初显。包括以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为龙头,永康、市区、武义、浦江为依托的中国出口工具生产基地,以市工业园医药区为龙头,市区、东阳、兰溪、永康等地一批骨干企业为依托的医药化工产业生产基地,以市区、永康的整车业为龙头,市区、永康、武义等地配件企业为依托的汽摩配生产基地,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东阳、义乌、兰溪、市区为依托轻工纺织产业生产基地,以尖峰为龙头,兰溪、市区为依托的建材生产基地,以及以乳制品、食用菌等名特产品为纽带的食品加工业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7%以上。 城市化: 市区要加快实施“东拓西进,北控南延,沿江沿线,多向拓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以建成区为中心、婺城新区和金东新区为两翼、金西经济开发区和金三角经济开发区为“两三角”的“一中两翼两三角”发展格局。 经济外向度: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达2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投资结构进一步合理。 地方财政收支: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基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科技与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6%左右,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 人民生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至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至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32平方米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